
長年以來為遊戲技術迷提供高品質分析的 YouTube 頻道 Digital Foundry,現在正式宣告從 IGN 母公司 Ziff Davis 手中買回股份,成為 100% 獨立營運的媒體品牌。這意味著,Digital Foundry 未來的走向,將完全由自家團隊決定,不再受任何集團或商業方針干預。
從雜誌人到 YouTube 技術流鼻祖
Digital Foundry 由資深媒體人 Richard Leadbetter 創立,早期曾參與《CVG》《Mean Machines》《Maximum》《PlayStation World》等經典遊戲雜誌,後來在 2004 年創辦 DF,逐步從技術專欄轉型為數位影音平台,成為全球最具指標性的遊戲性能評測頻道之一。

股權輾轉流轉,終於回到自己手中
DF 在 2015 年與 Gamer Network 合作,後者持有 50% 股份;隨後 Gamer Network 在 2018 年被 ReedPop 併購,再於 2023 年轉手給 IGN 母公司 Ziff Davis。如今,Leadbetter 透過 Rupert Loman-West(Gamer Network 創辦人、Hookshot Media 現任董事長)的協助,成功買回股份,徹底擺脫企業集團控制。
未來內容將更多元,主打懷舊與核心技術向
DF 團隊成員 John Linneman 在宣布中透露,未來頻道將會製作更多懷舊與技術導向的影片,也不排除深入 Retro 主題與老主機硬體分析。這對一票技術宅與老玩家來說無疑是大利多,象徵頻道將走得更深、更細、更硬核。
將設立自家網站,拓展觸及與內容量
目前 DF 的主要平台為 YouTube 與 Patreon,Leadbetter 同時也預告,Digital Foundry 將啟用自家網站,擴大內容類型與受眾群,並強化搜尋曝光與資訊整合能力。這是 DF 成立二十年來首次邁向「平台化」,也可能代表他們將進一步進軍遊戲媒體市場版圖。
完整團隊保留,未來動向受矚目
Digital Foundry 目前核心成員包括 Richard Leadbetter、John Linneman、Alex Battaglia、Oliver Mackenzie 和 Tom Morgan,團隊組合沒有變動。獨立後的 DF 是否會吸收新血、拓展新系列內容,成為粉絲關注焦點。
獨立媒體浪潮再起,DF 成代表案例
這次 DF 的獨立也被視為遊戲媒體界「去集團化」風潮的一環。在演算法、廣告導向壓力與商業整合日漸嚴重的環境下,DF 選擇靠觀眾支持與會員制度走向自營品牌,成為技術向創作者自主經營的代表樣本。
Digital Foundry,要為誰而戰?
DF 高喊「我們只回答觀眾」,代表未來頻道內容將更貼近核心社群與技術迷的需求,但也意味著他們要自行承擔營運風險與資源配置挑戰。這場自立門戶的豪賭,究竟能否撐住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,值得觀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