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喜歡看超級英雄的人,通常都是透過超英電影認識該導演,之前你可能看過他的作品,但未有留意誰是導演。你看網上現在介紹一部電影,如果有兩個以上的漫威和DC演員,就會寫上「蝙蝠俠和蜘蛛俠相相追求黑寡婦!」因為觀眾已愛把他們標籤了。就算是諾蘭,也要去到TDK才被超英電影觀眾封神,在BEGINS都還沒有這麼強烈認同。

查克史奈德在2004年《活死人黎明》嶄露頭角,後在2007漫改電影「300」開始成名,2009導演了沒有人敢接手的《守望者》!05和06年華納已有《BATMAN BEGINS》和《SUPER MAN RETURNS》,《守望者》當年在票房和口碑都可以說是「不如預期」,並不能算是完全失敗,但也絕對稱不上成功:
- 全球票房:約 1.85 億美元
- 預算:約 1.3 億美元(不含行銷)
- 美國本土票房:約 1.07 億美元
雖然票房打平了製作成本,但考慮到宣傳費和電影公司的分成,實際上賺得非常有限,甚至應該虧損。
當時的評論和觀眾反應十分兩極化,一部分人讚賞它忠於原著、視覺風格強烈、氣氛沉重。
但也有不少人批評它節奏緩慢、角色難以共鳴、過於黑暗、普通觀眾難以進入故事。
但這部電影後來推出了導演版(Director’s Cut)增加了約 24 分鐘的劇情,還有終極版(Ultimate Cut)加入動畫短片《黑船之詛咒》(Tales of the Black Freighter),總長超過 3 小時 30 分。
這些加長版本更貼近漫畫原作的深度與敘事結構,因此在影碟市場大受歡迎!評論轉向正面,逐漸建立起「邪典地位」(cult following)一些原本批評電影的人,對導演版改觀,認為它更完整、意涵更豐富。

我第一次看查導的作品,就是《守望者》終極版!那是某個農曆新年有整一星期的假期,我花了四天才把它看完!不是電影太悶或太爛,而是新年多應酬,完全不能專心看。由於影片訊息含量太多,所以需要細心咀嚼。
不過我看完這部電影第一感想是:「這導演是天才!」由一開始重新演繹世界大事的名埸面,還有那故意懷舊的超級英雄服裝!年青時做變裝英雄儆惡鋤奸,年老被小混混欺負打死英雄英雄遲暮的畫面都令我感慨萬千…。

我當時腦海有想過:「如果這導演來拍超人和蝙蝠俠一定很神!」,當然!我知道以《守望者》的節奏和長度,並非超級英雄娛樂片應有的商業因素。我只是站在「大人」又喜歡超級英雄的角度欣賞這部難得的片子。畢竟像我們這種有一定年紀的,都希望自己孩童時代喜歡的超級英雄,能以更寫實、嚴謹的角度去拍,無論那是特攝或機械人作品。
識英雄重英雄
諾蘭因為TDK三部曲的成功,加上漫威那邊已成功集結拍出「復仇者聯盟」,票房高達全球15.18億美元!而華納心想「The Dark Knight Rises」單靠蝙蝠俠已有10.85億美元,如果DC能集結起來,豈不是能取得更高票房?
華納找諾蘭希望他能拍重啟的超人來和他的蝙蝠俠聯動,因為華納認為2006年的超人再起全球3.91億美元是失敗的!所以必須重啟。(有趣的是,Batman begins 3.75 億美元、美國隊長:復仇者先鋒 3.71 億美元,他們都能獲得續集。)

不過諾蘭不想被超英電影綁死,只答應擔任監制、編劇,並物色適合的導演。於是諾蘭找上了查克史奈德。
諾蘭對查克的評價:
諾蘭曾直言:「現在上映的任何超級英雄科幻電影,我都能看到受到查克的影響。」他認為施奈德透過影片展現了對電影潛能的熱愛,不只是展現奇幻與視覺刺激,也能帶來情感和震撼的體驗。



很多超級英雄電影、劇集都會參考查克的分鏡。
諾蘭曾讚賞《守望者》拍得相當前衛,並說如果這部電影是在《復仇者聯盟》熱潮之後的年代推出,會更加易觀眾接受。他認為這部影片走得太前……。

諾蘭指出史奈德的作品充滿幻想但亦貼近現實,既感動又刺激觀眾,展現其獨特的電影觀, 當然,這是專業電影人對電影人的藝術性的認可!如果你感到不滿,這是正常的!因為我們都是爆米花電影的普通的觀眾。
由於MOS實在太像諾蘭非線性敘事風格,不過諾蘭說他沒有干涉查導的拍攝,他實際上只參於了編劇。

雖說如此,但其實劇本之間的討論還是有的,比如超人殺死佐德將軍一幕,原始劇本中,佐德將被送往「幻影地帶」(Phantom Zone),符合傳統超人物形象。但編劇之一David S. Goyer 卻提出:超人的「不殺原則」需要有一個源頭,若從未被拍攝,就缺乏說服力;他改寫劇本描述佐德即將用熱視線傷害無辜平民的場景,讓超人被逼到必須做出決定殺死他來阻止這件事!但諾蘭堅持:「絕不可以這樣做」!

而查克認為作為原創新故事,必須解釋超人為何會強烈拒絕殺人,就是他體會到親手殺死一個生命,而且是這世上他唯一的同族星人,這令他痛苦萬分,以後不再輕易出手殺人。諾蘭聽後,拍案說道:殺死他吧!
MOS評價也算很兩極化,尤其是當初超人再起被視點弱點的地方,今集又嫌沒有。比如:
1.沒有經典版的里夫版音樂
2.亨利不像里夫。
3.超人不樂觀、微笑、自信。
4.超人龍卷風事件沒有救他的父親。
5.殺死佐德將軍
6.和佐德戰鬥沒有引他去空擴之地
第五上文已解釋就不重複了,以下是答案整理:
1.當年1989蝙蝠俠也沒有用經典的66年版音樂,諾蘭的TDK系列也沒用1989的音樂。
當年TDK所有東西都被封神,配音的漢斯·季默自然亦是,MOS用上漢斯·季默為新一代
的超人作曲這決策何處之有?或許一開始大家還未「入腦」,當年BEGINS大家也還是未
「入腦」嘛,相信大家目前都很清楚亨超的音樂前奏了吧?
2.其實當年布蘭登也只是氣質上和打扮上有里夫的感覺,並非真的容貌像!亨利也是某程度上有和里相似的地方,只是MOS無論打扮、造型、色彩都有異里夫版,自然感覺不像。
3.查導說過這一次超人成長會是三部曲,最後他會變大家心目中那位超人。後來我們也知道,第二部是超人之死,第三部復活成為大家心目中那位超人。

4.超人為什麼沒有在龍卷風救其養父?我個人解讀由於此片採用了和諾蘭BATMAN BEGINS一樣的「非線性敘事」方式,最簡單的就是所謂「倒敘」的手法。人們一開始已看到粗壯的亨利在海上油塔展現他的力量!而龍卷風那幕超人只有十七歲,但卻找了亨利本人來演,17歲的超人能力有覺醒多少電影沒交代,但養父直覺得保護他身份更為重要(在巴士事件甚至暗示即使要見死不救也不要暴露能力!)所以阻止超人救他,而年少的超人一直噂守父訓,在猶豫之間養父就死了…。

養父是不希望克拉克為了救自己而曝光外星人身份,跟前面他跟克拉克討論或許應該讓校車上的人都犧牲而不干涉。養父不認為自己是例外,更不希望自己成為克拉克身份曝光的原因。

他作為父親不認為這個世界已做好接受克拉克的準備。也不希望克拉克被這個世界排擠,可以的話,就隱瞞這身份一輩子。

6.戰鬥為什麼不引他去空地少平民的地方?我覺得那不是超人可以選擇的,將軍才不會乖乖聽你話!而且在城市中打才有爆炸力呀,你看ULTRAMAN在城市中戰鬥會把怪獸引去空地嗎?
最終票房:6.7億美元
MOS最終獲得全球6.70 億美元,當初華納期望「超人再起」全球有5億票房,3.91票房令他們失望!華納雖然沒有表明確立數字,但結果總體仍被內部視為低於目標,看來他們目標是8億至10億?
2013的6.7億美元換算到 2025 年的美元購買力,根據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平均年通脹率約 2.5%~3%,2006 年的 6.7 億美元 ≈ 2025 年的 9.9 億至 10.3 億美元左右,參考推算(年均通脹 2.8%):6.7 億 × (1.028)^19 ≈ 10.24 億美元(2025購買力)

換句話說,2025年的岡恩的新超人就算不計算通貨膨脹,也要達到超過六億以上才能打敗MOS。目前大家成績是5億多,以華納目前谷盡票房的做法,樂觀的話會達到6億!若公平起見,計算通貨膨脹,會輸很大!而我們2006年的超人再起的3.91的億房,以通貨膨脹來計算的話,3.91 億美元(2006 年) ≈ 約 5.98 億至 6.0 億美元(2025 年購買力),最終岡恩CEO的新超人只和「超人再起」打個平手…。如果新超人能獲得續集,只能說「超人再起」和MOS太過不幸,而岡恩是CEO,有操作自己和別人的作品生死大權。

當然,MOS續集嚴格來說被心急的華納分配成「BVS」和「JL」了,下一期我就寫BVS,這也是華納開始伸手干涉查導電影的惡魔開始…,而DCEU的惡夢和未完成的前一切就在BVS開開端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