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過去幾十年來,玩家們所熟悉的 Xbox,正處於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之中。隨著微軟積極推動跨平台策略,加上主機銷售年年下滑,老牌遊戲高層、前 Xbox 副總裁 Peter Moore 近日公開表示:如果微軟能全身而退,它早就退出硬體市場了。
「我依然認為,如果他們可以選擇,他們會繼續做硬體嗎?不會。若能成為一個價值數千億美元的企業,直接把內容傳送到你的電視、你的螢幕上,不論你用什麼裝置來玩,他們當然樂見其成。」Moore 在接受 Danny Peña 的 YouTube 播客訪談(VGC 引用)中如此表示。
「就像 Netflix 模式一樣,你只需要選擇『誰正在玩這個?』有 5,000 人正在玩,我立刻加入,無延遲、不卡頓,你直接進入遊戲,而你和電視之間根本不需要那個主機盒子。」

這番言論無疑點出了微軟近年力推的雲端遊戲與「隨處可玩」戰略——不再需要 Xbox Series X/S 主機,無論是 PC、手機還是越來越多支援的智慧電視,都能直接串流遊戲內容。不論是《Indiana Jones》還是《Halo》,只要有網路,哪裡都是你的主機。在這種模式下,主機似乎成了多餘之物,前提是玩家願意接受平台商全面控制「你能玩什麼、怎麼玩」。
多年來,這樣的未來遊戲藍圖早已呼之欲出,只是受限於網路基礎建設與雲端技術的成熟度。但 Moore 也指出,像任天堂 Switch 的成功正好證明,仍有不少玩家對「實體硬體」情有獨鍾。而 Xbox 雖然裝機數遠不及 PlayStation 與 Switch,但仍是個不可忽視的市場基礎,因此微軟仍不斷承諾將推出新一代裝置,甚至可能是掌機。

不過 Moore 在節目中也透露,微軟這幾年的重大收購案已經徹底改變了 Xbox 對遊戲的思維模式。「我可以很肯定地說,Activision Blizzard 的收購改變了一切。這已經不是過去那種你爭我奪、互搶用戶、拼市占率、拼綁售率的主機大戰時代了,現在的格局更大,從經濟規模來看更是如此。」
彭博社與其他媒體報導也指出,微軟吃下《Candy Crush》、《World of Warcraft》、《Call of Duty》等 IP 後,Xbox 部門承受更多審視壓力,也更加重視如 PC 等其他平台的增長潛力。Moore 也回憶起當年主機戰時代那些「搏眼球」的作法,例如他曾在 E3 上把《Halo 2》的Logo刺在自己手臂上,都是為了搶奪玩家時間與注意力,為遊戲主流化鋪路。

如今遊戲早已主流,企業優先事項早已不再相同。「微軟現在的做法早就不是『我們要把所有內容鎖在我們的平台和 PC 上,我們會砸錢搶獨佔,別人一點都別想拿到』——這種時代早就結束了,從現在的情況你也看得很清楚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