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對於老式電子設備,我們一般預設:用久了零件老化,效能遞減。但根據最新報導,任天堂的經典 16-bit 主機超級任天堂(日版為SFC、美版為SNES),似乎完全顛覆了這項常識。因為,它竟然會「變快」。
根據技術社群成員 TASbot 在 Blue Sky 的說法,SNES 的主要 CPU 時脈(21 MHz)是用石英晶體控制,因此穩定沒問題。但音頻處理單元(APU)則是由陶瓷諧振器驅動,其時脈頻率(24.576 MHz)隨著時間與溫度,竟然會出現「加速」現象。

「主 CPU 的石英晶體沒問題。但 APU 的陶瓷諧振器會加快,尤其是機器使用多年之後,甚至溫度變暖時也會更快。」——TASbot 如此指出。
「變調」的不只是音樂,速通紀錄也可能被牽連
雖然最直接的影響是音效音高略為升高(變得更尖銳),但更嚴重的問題在於——這是否會影響速通(speedrun)紀錄的準確性?
這不是妄想。TASbot 社群已經針對此問題發出測試表單,呼籲玩家使用燒錄卡執行由 lidnariq 製作的 smpspeed.sfc 測試 ROM,並回報結果。
截至目前,社群回報的數據非常驚人:
「我們的結果顯示,這是真的。經測量,許多主機運作速度明顯快於原始規格,為什麼會這樣還需要進一步研究。」——TASbot 補充。
根據 143 筆回報資料顯示,SNES 的 DSP(音頻數位信號處理器)速率平均為 32,076 Hz,從冷機升溫後增加約 8 Hz。雖然溫度有影響,但更大的變異來自主機本身狀況。有些主機從 31,965 Hz 到 32,182 Hz 不等,高低差達 217 Hz。





TASbot 承認:「我們還不知道這會如何影響遊戲運行,暫時無法下結論。」
速通圈暗潮洶湧:哪些成績可能已「超標」?
這項發現對速通社群來說可不是單純的技術趣聞——而是潛在的風暴。
畢竟,現有許多速通紀錄都強調「在原始硬體上完成」,但如今發現某些「原始硬體」其實已經比當年規格更快,那麼這些紀錄還能被視為公平比拼嗎?是否需要註明主機型號與年代?是否該重新劃分「老化加速」機體的分類?甚至有人戲稱:「超任速通未來得附上主機體檢報告才行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