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遊戲圈近日流出疑似 AMD 內部簡報,加上 YouTuber「Moore’s Law Is Dead」也爆料,如果將 Sony 與微軟下一代主機的 APU 規格並列比較到底誰勝誰負?雖然官方至今完全沒有承認任何細節,但這波資料足以讓硬體愛好者開始預測 2028 年左右的「新世代主機戰」。PS6 代號 Orion,Xbox 則暫稱 Magnus,雙方都採用 GDDR7 記憶體與 RDNA 5 GPU 架構,但在 CPU 核心數與 GPU 規模上採取了不同戰略。
APU 硬碰硬:核心與架構之爭
據傳PlayStation 6 將搭載代號 Orion 的 APU,採用 8 顆 Zen 6 核心,GPU 擁有 40-48 個 RDNA 5 計算單元,時脈突破 3GHz。而次世代 Xbox 的 Magnus 則走混合路線,將 3 顆 Zen 6 核心 與 8 顆 Zen 6c 核心(共 11 核)混搭,GPU 部分火力全開至 68 個 RDNA 5 CU,雖然頻率未曝光,但勢必在純圖形性能上施壓。
項目 | Orion APU(PlayStation 6) | Magnus APU(次世代 Xbox) |
---|---|---|
CPU 核心 | 8 核 Zen 6 | 3 核 Zen 6 + 8 核 Zen 6c(共 11 核) |
GPU 計算單元(CU) | 40–48 RDNA 5 CU | 68 RDNA 5 CU |
GPU 時脈 | 3+ GHz | 未公布 |
記憶體技術 | GDDR7 SDRAM | GDDR7 SDRAM |
記憶體匯流排 / 容量 | 160-bit 或 192-bit 匯流排;頻寬 640–768 GB/s;推測 24GB RAM | 192-bit 匯流排;最多 24GB RAM(推測) |
架構設計 | Chiplet(CPU 與 GPU 整合於同一封裝) | Chiplet(CPU 與 GPU 分離封裝) |
製程 | TSMC N2 或 N3(3nm / 2nm 節點) | TSMC 3nm |
晶片面積 | 未公布 | CPU:144mm²;GPU:264mm² |
TDP(熱設計功耗) | 約 160W TBP | 未公布 |
性能目標 | PS5 光柵化效能 3 倍;光線追蹤效能 10 倍 | 原生 4K@120FPS;最高達 PS5 Pro 兩倍效能 |
核心方向 | 提升能效、降低成本、強化光追 | 模組化設計,可對應多款裝置 |

記憶體與頻寬:GDDR7 同場競技
兩台新主機都鎖定 GDDR7 SDRAM,但 PS6 的記憶體介面可能在 160-bit 或 192-bit 之間,頻寬達 640-768 GB/s,傳聞配備 24GB。Xbox Magnus 則明確採用 192-bit 記憶體匯流排,同樣傳聞最高支援 24GB,等於在記憶體規格上雙方短兵相接。
製程與設計:晶片化成趨勢
兩者都選用 Chiplet 模組化設計,但 PS6 傳聞會用 TSMC N2 或 N3(3nm/2nm) 節點,Xbox Magnus 則是 TSMC 3nm。在晶粒面積上,Magnus 的 CPU 約 144mm²、GPU 約 264mm²,PS6 暫未有尺寸情報。
效能目標與戰略差異
PS6 內部目標是 光柵效能達 PS5 的三倍,光線追蹤更是 提升十倍,主打效能與功耗平衡、成本控制。Magnus 則更直接,喊出 原生 4K 120FPS,甚至要達到 PS5 Pro 的兩倍性能,並以「模組化」為主軸打造整個設備家族。
功耗與熱設計
PS6 的熱設計功耗(TDP)傳聞約 160W TBP,Magnus 暫無數據,但考慮到更大 GPU 核心數,散熱壓力恐怕不小。
戰火剛點燃
傳聞中的 PS6 Orion 與 次世代 Xbox Magnus 在設計理念上分道揚鑣:前者押注更多 CPU 核心與 AI/機器學習加速,後者則以更大規模的 GPU 火力直攻高解析與高幀率表現。紙面規格看似互有勝負,但考慮到微軟近年不僅多次將自家遊戲移植到 PS5 平台,削弱了 Xbox 的獨佔吸引力,還在第一方工作室進行大規模裁員,對研發動能和品牌信任造成打擊。反觀 Sony,雖然也有策略失誤(例如 Live Service 押寶過重),但在主機銷售、市場佔有率與獨佔內容上仍保持強勢。
因此,就算 Xbox Magnus 在硬體上 GPU 規格領先,PS6 Orion 依然更有可能在商業與生態系上勝出,尤其當 GTA 6、Final Fantasy 等大作都選擇 PlayStation 作為核心平台時,優勢會進一步擴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