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內部大改?別傻了,核心構造幾乎一模一樣,漂移問題依然存在。
Switch 2 開箱風潮一波接一波,這次輪到 Joy-Con 上手術台,看看到底有沒有真升級,還是任天堂又來一波「擠牙膏式進化」。
首先,震動馬達變大了,然後呢?
整支手柄拆開後最明顯的就是——HD震動馬達比上一代更大顆,看起來比較扎實,但實際效果還要再驗證。而內部排線、塑料卡扣設計幾乎沒什麼變,L/ZL鍵的彈簧設計有稍微調整,但不是什麼革命性改良。


按鍵比上一代大,但觸感幾乎一樣
按鍵區塊依然是「鍋仔片」設計,手感基本跟 Switch 1 沒差太多,只是尺寸略大。也就是說,該雙擊還是會雙擊、該誤觸還是會誤觸,別對它有太多幻想。

重點來了:搖桿還是同一套碳膜刷刷刷
搖桿拆開一看:熟悉的碳膜機構還在。你左右搖動時,上層金屬片會一直在碳膜上刷來刷去,久了自然會磨損、氧化、沾灰塵,這就是經典的「飄移起手式」。
任天堂雖然嘴上說有改善結構,但本質沒變,根源沒改,意思就是——這搖桿,遲早還是會飄。

傳感器與滑軌升級?微幅調整罷了
這一代 Joy-Con 內建支援滑鼠操作的感測模組,內有 4 顆 LED,推估是為未來新功能鋪路。不過滑軌金手指接觸區依然是老樣子,用久還是可能出現接觸不良、進水氧化、無法連接等老毛病。
排線倒是比較厚,側面按鍵不太容易失靈,這倒是給個讚。




最大變化:按鍵維修難度爆升!
Switch 1 的 L/R/ZL/ZR 按鍵是走排線設計,壞了你還能DIY換一換。但 Switch 2 把其中一個焊死在主板上。

想自己修 Joy-Con?這一代有點難
Switch 2 Joy-Con 拆開來看,其實就是在老結構上小打小鬧。畫面好看、滑鼠支援這些都是表面糖衣,搖桿核心機構完全沒變,飄不飄看命。
想要堅固耐操的 Joy-Con?這一代可能還得等半年看玩家災情。想自己動手修?別鬧了,除非你是焊錫大師,否則直接送修比較快。
網絡寫手 Dr.M

業內資深 IT 人,亦是一名從業超過十年的網絡寫手。曾在世紀初為數本實體雜誌擔任執行主編,後期在網絡上擔任各大著名網站幕後寫手,寫作領域包含電競、電腦、科技、汽車、遊戲甚至賽馬。曾在數家遊戲公司任職經營社群與發行推廣業務,還喜歡折騰老電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