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根據 Bloomberg 記者 Jason Schreier 的爆料,Sony 位於美國奧勒岡的第一方工作室 Bend Studio 本週大砍了 30% 人力(約40人),並證實其先前開發的 live-service 遊戲項目已被取消。這間曾推出《Days Gone》的團隊,目前正在轉向一個全新項目,但在尚未穩定下來之前,就已經被迫面臨大量裁員。
這波動盪只是 Sony 第一方結構瓦解的冰山一角,從倫敦工作室到 Firewalk、從《Concord》到《Fairgame$》,整個 PlayStation Studio 的方向早就被內部混亂與高層誤判搞到完全失焦。
火燒整排工作室,Jim Ryan 的十場豪賭全數崩盤
前 Sony 互動娛樂 CEO Jim Ryan 曾於 2019 年起推動「十款 live-service 大作」戰略,希望從《Destiny》、《Apex Legends》的成功中複製出 Sony 自家的服務型遊戲。但現實卻是:十骰十敗。不僅玩家反應冷淡,連 Sony 自家員工都開始懷疑決策。
內部消息指出,倫敦 Studio 還曾為裁員成員辦告別派對,Jim Ryan 出席的同時,其實一早知道整間工作室將被關閉消息,仍然虛情假意地參加派對;更荒唐的是,負責監督 Firewalk 和《Concord》的 Hulst 並未遭到問責,反而因為「協調全體工作室」升任聯合 CEO,讓許多基層開發者寒心。

《Concord》的產物是盲信還是放任?
外界普遍認為 Firewalk 的問題根本不是「技術不足」,而是方向錯亂。Sony 似乎過度信任這群曾參與《Destiny》與《Apex》的成員,以為會再創奇蹟,卻沒察覺這家新創團隊根本沒有明確的產品主軸。而最終《Concord》的首支預告慘遭網路嘲諷,暴雷成為眾矢之的,連品牌形象都一併拖垮。
許多網友直言:「真的沒人告訴 Sony 《Concord》很爛嗎?」這句話不只是酸言,還揭露了管理層與基層開發的嚴重溝通斷裂。

AAA 遊戲的代價:一部遊戲 2 億美元,還能撐多久?
據傳《The Last of Us Part II》與《Spider-Man 2》每款的開發成本就接近 2 億美元,這種製作規模即便最後成功,也幾乎是踩著懸崖邊回本。現在的 Sony 被迫轉向「更省成本的 live-service 模式」,反而陷入了完全失敗的深淵。
玩家開始懷念上一代的節奏,那時候三部曲還能在一個世代內推出。現在你青少年時玩到的遊戲,等到續集可能都已經變成職場老鳥,整個開發週期已經瘋狂膨脹到不再合理。

Xbox 計劃全面離場,授權製作品牌掌機
最令人感到諷刺的是,Sony 這波動盪之所以沒立即引發「主機危機」,只是因為 Xbox 這一代戰線早離場,並轉型授權、設計掌機。Series X 發售時無獨佔、無光碟、無特色,甚至開始把自家作品送上 PlayStation。
網絡寫手 Dr.M

業內資深 IT 人,亦是一名從業超過十年的網絡寫手。曾在世紀初為數本實體雜誌擔任執行主編,後期在網絡上擔任各大著名網站幕後寫手,寫作領域包含電競、電腦、科技、汽車、遊戲甚至賽馬。曾在數家遊戲公司任職經營社群與發行推廣業務,還喜歡折騰老電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