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中國遊戲圈正處於全力衝向 AAA 大作的時代,《影之刃:零》(Phantom Blade Zero)導演「Soulframe」(梁導演)卻選擇把心裡話說得很直接。在接受外媒採訪時,這位曾經靠 RPG Maker 免費遊戲起家的創作者,談到了從手遊到高成本動作遊戲的轉型歷程,並強調規模不是衡量遊戲品質的唯一標準。
梁導演回憶說,中國有超過五億名手機遊戲玩家,而對他來說,手機平台只是實現理想的踏腳石。
「這款遊戲一直是我心中的最終目標,但十年前、十五年前都還太遙遠,甚至五年前也還不確定。直到《黑神話:悟空》的第一支預告片出現,才讓我們真的有了信心往前走。過去我們做的都是手機遊戲,那些遊戲也很酷,有橫版、有功夫動作技能,看起來很帥,但我覺得還是不夠。我為它們感到自豪,但它們無法真正表達我心目中的『影之刃』世界。」

梁導演進一步補充了他對「大作熱潮」的看法:
「雖然在中國大家喜歡看到更大的遊戲,但這不代表我們認為大作就是好遊戲。好遊戲就是好遊戲,並不是『大作才是好遊戲』。我依然敬佩 PlayStation 1 和 PlayStation 2 時代的遊戲,那些作品都不大,但它們很好玩。」
他認為遊戲好玩的關鍵在於製作者是否真正懂玩家、是否能用專業能力實現完整的創意,而不是遊戲規模或長度。

「為什麼那些遊戲好玩?因為它們是專業製作人做出來的。只要創作者是真正的玩家,知道玩家要什麼,並且有穩定的團隊和手藝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好的創作者可以做小遊戲,也可以做大作,遊戲的規模不會決定品質。」

外媒評論認為,這樣的觀點在 2025 年顯得格外難得。遊戲產業如今充斥著為了填滿開放世界而無謂擴張的作品,或者為了延長遊玩時間而生硬加入冗長流程。梁導演沒有否定大規模製作的價值,他也提到像《艾爾登法環》這樣的遊戲,如果基本功夠好,放大規模反而能延續遊戲魅力,但他明確表示《影之刃:零》會專注於核心體驗,而非盲目追求龐大與冗長。
這種對品質與專業的執著,也許正是讓《影之刃:零》在中國 AAA 浪潮中脫穎而出的關鍵。
網絡寫手 Dr.M

業內資深 IT 人,亦是一名從業超過十年的網絡寫手。曾在世紀初為數本實體雜誌擔任執行主編,後期在網絡上擔任各大著名網站幕後寫手,寫作領域包含電競、電腦、科技、汽車、遊戲甚至賽馬。曾在數家遊戲公司任職經營社群與發行推廣業務,還喜歡折騰老電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