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小島秀夫,電子遊戲界的傳奇人物,雖然製作了無數經典遊戲,卻很少玩遊戲。他週末常與兒子一同逛東京的美術館,特別喜歡上野公園附近的博物館。他說:「光是一幅畫,就能讓古老藝術品和木乃伊讓他感受到跨越時間的連結,這種感受正是他在《Death Stranding》中想表達的主題:人與人之間,甚至與已逝之。
在巴黎看見藝術家 Céleste Boursier-Mougenot 的裝置《clinamen》,他不只被作品感動,也觀察到人們在作品前自拍。他笑說,這或許不是藝術家當初的本意,但正是這種觀察行為的差異,讓他思考「玩家總會有預期之外的行為」,這是遊戲設計的核心之一。

小島被視為遊戲界的「作者」,因為他的作品不僅受遊戲啟發,更受到電影、文學、音樂與藝術的影響。他的作品往往風格獨特、前衛,甚至引起爭議。《死亡擱淺》就曾獲得兩極評價,對此他早有預期,甚至樂見其成。
他經常在 X(前推特)分享觀影心得,並與各路名人自拍,如柴勒梅德、帕丁森、阿爾·帕西諾等。他 Zoom 訪談時笑聲不斷,雖然外表像嚴肅導演,但聊起電影時就像個興奮的影迷。
年輕時他夢想成為導演,父親早逝後,他更堅定這條路,但電影圈太難進。他加入了KONAMI,最初是租借點唱機的公司,後來開始製作遊戲。
1987年,他推出了革命性的《Metal Gear》,成為潛行類遊戲的先驅;隔年製作了賽博龐克風的《Snatcher》,但因技術限制未能完成。直到1998年,《Metal Gear》在 PlayStation 上發行,結合了電影敘事與複雜玩法,全球銷售超過600萬份,改變了遊戲產業。

2015年,他與 Konami 分道揚鑣。具體原因未明,但關係被形容為「不愉快」。Konami 推出《Metal Gear V》的未完成版,並中止了他開發的恐怖遊戲《P.T.》。儘管只是試玩版,但因其創新設計,安裝有它的主機在 eBay 上能賣到800美元。
離開 Konami 後,他向多家銀行貸款創業,因爲結果失敗了。在他絶望之際,有兩位不知名的粉絲幫他解決了難題。那名來自是在三菱FUJ銀行工作的粉絲幫他解決了所有資金問題,而其中一位粉絲幫他搞定了公司地址的問題。小島秀夫頗爲感動。,多次在採訪中提起那兩名粉絲。 最後有在他創立了 Kojima Productions,工作室的口號為“From Sapiens to Ludens”,意為從“Human Beings”至“Beings Who Play”的演變。持續製作高質量、風格獨特的作品。

2016年在索尼E3髮佈會,獨立後的小島秀夫帶着他的”盧登斯騎士”和”Death Stranding”的概唸預告重新返回玩家的視野。2019年在TGA拿下最佳導演獎以及最佳表演多個選項。
小島秀夫回答到:“從他們信任我的那一刻起,我就要承擔他們的期待了,這再也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情。如果我失敗了,我員工們也會和我一起失敗。所以我需要成功。這是風險極大的行業,在好萊塢你失敗一次,意味着你的職業生涯基本結束了,我們也是一樣。如果讓玩家失望,你就不會被原諒。所以我需要時刻保持狀態。有那麼多年輕人追隨我走這麼路,我就需要在路上留下更多的腳印以便更多人探索。”
”雖然已經56歲了,但因爲夢想,我還在冒險。夢想很脆弱,你注定要去實現它.但是一旦去實現,夢想也就結束了。對我來説我的夢想就像太陽,距離太近就會被灼傷因此到達太陽就像一個悖論所以我做不到,但這就是我的夢想。
一個永遠也不會達到的目的地。太陽很亮,我總能看到它,隻要我活着我就永遠到不了。具體我的人生最後離太陽有多近,就是我生命中最大的樂趣。所以我想鼓勵年輕人們去擁有宏大的不切實際的夢想吧。“
網絡寫手 Dr.M

業內資深 IT 人,亦是一名從業超過十年的網絡寫手。曾在世紀初為數本實體雜誌擔任執行主編,後期在網絡上擔任各大著名網站幕後寫手,寫作領域包含電競、電腦、科技、汽車、遊戲甚至賽馬。曾在數家遊戲公司任職經營社群與發行推廣業務,還喜歡折騰老電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