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這個七月,微軟宣布全球裁員 9,000 人,理由卻不是虧損或重組,而是——公司太成功了。這個邏輯彎得比 AI 曲線還誇張,說這是「進步的代價」,大概只有這位 CEO 自己信得下去。
CEO 大人新文出爐,全程滿滿成功人士的臭味
微軟 CEO Satya Nadella 在新部落格文章《Recommitting to our why, what and how》中,展現了什麼叫高階領導式屁話。開頭先輕描淡寫承認裁員的存在,然後馬上轉向空泛的哲學大哉問:「成功為何要伴隨裁員?」答案當然不是財報,也不是人性,而是——AI。
Nadella 大談科技業「沒有特許經營價值」,表示進步並非線性,而是「動態且刺耳的」,因此現在的痛苦只是為了日後的豐收。這種說法就像對失業員工說:「你只是被進步輾過的代價之一。」
微軟未來方向?全部改成 AI 啦!你問這麼多幹嘛
文章接下來直接進入神話等級的企業咒語模式:「我們要重新想像整個 AI 技術堆疊」、「讓每個人都能打造自己的工具」、「Primitive 是關鍵」。沒錯,Nadella 正在把公司打造成一間 AI 洗腦所。
Nadella 對未來的形容滿是「再定義」、「平台堆疊」、「智慧代理」,但仔細一看,沒有一句話是針對裁員者的未來、被關閉工作室的補償、更別提遊戲開發者的職涯方向。通篇只有一種東西是主角:AI。
被裁還得保持「成長心態」?這口雞湯有夠燙
最經典的一句話來了:「每天當個 learn-it-all,不要當個 know-it-all。」也就是說,被裁也是學習的一部分,裁你不是錯,是讓你「蛻變」。這種話如果不是出自 LinkedIn 社群,一般人根本講不出口。
「我們的未來,不會由我們過去建立的成果定義,而是由我們賦予他人創造的可能性決定。」Nadella 說得好像很無私,但看起來就是:我們沒責任,因為未來是你們的,你們搞砸是你們的問題。
最後一句也是最可怕的一句話:「我們將重新想像 AI 的每一層技術堆疊。」換句話說,這不只是裁員而已,這是一場更大規模的取代計畫,從基礎設施到應用程式,AI 要吃下整個微軟。

AI 是未來,還是職涯終點?
Nadella 說 AI 讓他想起 90 年代 PC 普及時代的變革,但問題是,那時候是創造工作機會,現在是消滅工作崗位。別說什麼新時代,這根本就是公司自動化的藉口,換皮而已。
AI 是工具沒錯,但如果企業拿來當盾牌,一邊發財一邊裁人,那就不是什麼技術革命,而是資本主義的高階話術。微軟現在最擅長賦予的,不是創造力,而是讓你不得不寫一份更新後的履歷。
網絡寫手 Dr.M

業內資深 IT 人,亦是一名從業超過十年的網絡寫手。曾在世紀初為數本實體雜誌擔任執行主編,後期在網絡上擔任各大著名網站幕後寫手,寫作領域包含電競、電腦、科技、汽車、遊戲甚至賽馬。曾在數家遊戲公司任職經營社群與發行推廣業務,還喜歡折騰老電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