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美國遊戲市場研究公司 Circana 最新調查顯示——將近一半的玩家每年購買的新遊戲不超過兩款。這個結果讓不少核心玩家震驚,但也真實反映了當前遊戲產業的經濟現況:遊戲越來越貴,玩家越來越省。
根據 Circana 在 2025 年第三季度的調查,在美國約 18% 的受訪者每半年才買一款遊戲,12% 一年只買一款,還有 33% 更久才會買一次。只有不到一半(47%)的玩家一年內會買三款以上遊戲。
相反地,願意「瘋狂入手」的族群極少——只有 4% 的玩家每月會買超過一款新遊戲。而且這份調查並不包含免費遊戲(Free-to-Play),也沒有納入像 PlayStation Plus 或 Xbox Game Pass 等訂閱制平台,意即這是針對「真正花錢買遊戲」的購買行為。

遊戲變貴、主機變貴、訂閱也漲價
這樣的數據並不令人意外,從《Mario Kart World》/《瑪利歐賽車世界》在任天堂 Switch 2 上以高價發售開始,到 Xbox Game Pass Ultimate 近期再度漲價至 每月 29.99 美元(約 NT$960 / HK$235 / RM141),整個遊戲市場的消費門檻都在不斷上升。
再加上 PlayStation、Xbox 兩大主機近月都調高建議零售價,對一般休閒玩家來說,「每年只買兩款遊戲」幾乎成了合理的生存策略。更別提《Fortnite》、《原神》、《絕區零》、《Apex Legends》這些免費遊戲早已吃掉了玩家的大量時間與娛樂預算。

核心玩家認為「真不可思議」
報告作者 Mat Piscatella 也指出,這項結果讓很多「硬核玩家」覺得不可思議,其實只是認知偏差。因為會在社群上討論遊戲新聞、追蹤業界動態的群體,本來就屬於消費力較強、興趣較深的少數派。現實中,大多數玩家只是偶爾打開主機、偶爾玩幾款熱門遊戲——然後再回到生活裡。
Circana 的報告其實反映了一個現象:遊戲產業還在賺錢,但花錢的那群人越來越集中。而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微交易、季票、與線上服務會越來越氾濫——廠商必須想辦法從少數願意掏錢的玩家身上,榨出更多利潤。
網絡寫手 Dr.M

業內資深 IT 人,亦是一名從業超過十年的網絡寫手。曾在世紀初為數本實體雜誌擔任執行主編,後期在網絡上擔任各大著名網站幕後寫手,寫作領域包含電競、電腦、科技、汽車、遊戲甚至賽馬。曾在數家遊戲公司任職經營社群與發行推廣業務,還喜歡折騰老電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