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根據最新爆料,微軟原本確實在開發自家第一方 Xbox 掌機,但計畫最終胎死腹中——理由不是策略轉向,而是 AMD 開出「至少一千萬台」的晶片生產門檻!面對如此高的出貨要求,微軟選擇打退堂鼓,轉而將重心放在與華碩合作的 ROG Xbox Ally 系列。
AMD:要定制 SoC,就得保證出貨一千萬台
知名硬體洩密者 KeplerL2 在 NeoGAF 論壇透露,AMD 當時只願意為微軟打造專屬掌機晶片(SoC),條件是 首批出貨量必須達到一千萬台。以現今掌機市場規模來看,這要求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——畢竟 Steam Deck 三年也只賣出不到四百萬台,而微軟顯然不願為了開發一顆晶片背上龐大庫存風險。
這也說明,先前外界認為「微軟放棄自研掌機、轉向軟體服務」的說法,只是故事的一半;真正的阻力,來自於硬體生產門檻與成本壓力。

微軟選擇退一步:改與華碩合作打造 ROG Xbox Ally
雖然第一方掌機被取消,但微軟仍透過合作形式參戰。ROG Xbox Ally 與 ROG Xbox Ally X 兩款聯名掌機正式登場後,雖然價格高達 999 美元(約台幣 32,000/港幣 7,800/馬幣 4,700),仍在開放預購後一天內售罄。值得留意的就是,在馬來西亞 Xbox Ally 已經開放預購,售價為:ROG Xbox Ally — 馬幣 2699 、ROG Xbox Ally X — 則是馬幣 4299,比美元直接兌換還便宜許多,而且還送一堆配件。

這代表微軟在品牌授權與雲端遊戲整合上找到了「更輕的硬體戰法」——不用自己燒錢造晶片,也能讓 Xbox 生態系滲透掌機市場,走授權 OEM 的老路就是了!
掌機市場難題:Steam Deck 銷量不夠,Vita 早死成警鐘
AMD 的一千萬台門檻並非隨口喊價。開發專屬 SoC 意味著高昂的研發與模具成本。但以現況來看,這種 PC 掌機市場又缺乏能穩定賣破八位數的產品。
Steam Deck 累積約四百萬台、Lenovo Legion Go 尚未突破百萬,而上個世代能達標的只有 PlayStation Vita——卻最終因市場低迷提早退場。在這樣的市場氣候下,微軟認為「不如讓別人造,自己掛牌」才是更聰明的生意。對了,任天堂這種「掌機怪獸」可不算!
微軟放棄造掌機,不是投降,而是精明
微軟不是沒野心,而是算得太清楚。要砸上億美元開發 SoC,只為一個可能賣不動的掌機,對現階段的 Xbox 來說根本是豪賭。與其冒險造一台「次世代 Zune」(之前他們失敗的 iPod 競品),不如靠 ROG、雲端遊戲與 Game Pass 綁定玩家,成本更低、風險更小。
網絡寫手 Dr.M

業內資深 IT 人,亦是一名從業超過十年的網絡寫手。曾在世紀初為數本實體雜誌擔任執行主編,後期在網絡上擔任各大著名網站幕後寫手,寫作領域包含電競、電腦、科技、汽車、遊戲甚至賽馬。曾在數家遊戲公司任職經營社群與發行推廣業務,還喜歡折騰老電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