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Sony 於去年慶祝初代 PlayStation(PS1) 三十週年,而今年則是這台主機正式在西方上市的三十週年紀念。前 SIE 全球工作室總裁 吉田修平(Shuhei Yoshida) 近日接受 GamesIndustry.biz 專訪,談起他親身經歷的那段歷史──從任天堂合作破局,到 PlayStation 的誕生。
當年,PlayStation 尚是為 超級任天堂(Super Famicom / SNES) 打造的 CD-ROM 擴充機。吉田修平回憶:「當時系統幾乎已經完成,甚至有幾款遊戲都做完了。我還玩過一款太空射擊遊戲,但它仍然基於 16 Bit 技術,性能非常有限。」

任天堂「退婚」事件:讓索尼徹底覺醒
1991 年的 CES 展上,任天堂突然宣布與 Philips 合作,當場拋棄索尼,震驚業界。這場「退婚事件」一度讓 Sony 顏面盡失,卻也意外成為公司歷史上最關鍵的轉折點。
吉田指出:「其實那對索尼反而是好事。看看 SEGA 的 Mega CD 吧,給 16 位元主機加光碟機根本是死路。任天堂取消合作幾乎是幫了我們一個大忙──否則索尼團隊就會永遠被困在超級任天堂的 16 位元架構裡,沒有自主發展的機會。」

從被拋棄到稱霸:索尼的復仇與重生
任天堂中止合作後,索尼內部的 久多良木健(Ken Kutaragi) 誓言要打造一台屬於自己的主機。結果大家都知道了:1994 年 PlayStation 問世,掀起了 32 位元遊戲革命,也改寫了整個產業的格局。
吉田笑說:「某種意義上,是任天堂創造了自己的最大競爭對手。 不過這對產業是健康的。如今 Xbox、任天堂、PlayStation 各走不同方向,這樣的競爭反而讓遊戲圈更精彩。」

歷史的巧合,產業的必然
如果當年任天堂 PlayStation 順利推出,索尼跟夏普一樣可能仍只是任天堂硬體的附屬品牌──沒有《Final Fantasy VII》,沒有《Gran Turismo》,也沒有三十年的 PlayStation 傳奇。那場突如其來的「分手」,不僅造就了索尼,也定義了整個現代遊戲產業。
網絡寫手 Dr.M

業內資深 IT 人,亦是一名從業超過十年的網絡寫手。曾在世紀初為數本實體雜誌擔任執行主編,後期在網絡上擔任各大著名網站幕後寫手,寫作領域包含電競、電腦、科技、汽車、遊戲甚至賽馬。曾在數家遊戲公司任職經營社群與發行推廣業務,還喜歡折騰老電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