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Hollow Knight: Silksong》終於在 Switch 與 Switch 2 上架,七年等待換來的除了高期待度,還有一個嚇壞同行的售價——美金 $19.99(約台幣 $650 / 港幣 $156 / 馬幣 RM94)。這個定價看似佛心,但卻意外引發獨立開發圈的焦慮:Team Cherry 這一刀下去,把其他獨立遊戲的定價標準直接壓低。
首先出來喊話的是 BastiArtGames,也就是《Lone Fungus》的作者。他在 X 上表示,續作《Lone Fungus: Melody of Spores》本來計劃定價 $20 美金,但現在《Silksong》定價也才 $20,還內容龐大、耗時七年開發,讓他開始懷疑是不是應該再壓低售價,否則會被玩家嫌貴。
開發者二:「玩家根本不懂遊戲為何要賣這個價」
接著是節奏遊戲《Unbeatable》的導演 RJ Lake,他在推文串裡表示雖然他很高興《Hollow Knight: Silksong》便宜到讓所有人能買,但這會嚴重扭曲玩家對遊戲價值的認知。他酸了一句:「所謂的『玩家』,其實根本不懂定價。他們很笨,只會覺得20美元就只是個小游戲而已!」
開發者三:延期加降價,只為避開
另一個倒楣的案例是 Toukana,該團隊做過《Dorfromantik》,新作《Star Birds》原訂 9 月 4 日上市,但硬是延到 9 月 10 日。他們直接告訴媒體:《Hollow Knight: Silksong》定價讓他們不得不重新考慮定價策略,而且為了避免正面硬碰,不只延後發售,連定價也被迫調整。更麻煩的是,《Star Birds》是兩間工作室合作,雇用人數比 Team Cherry 還多,成本根本壓不下來。Team Cherry 的三人小團隊,可以用低價撐住,但其他人可沒這本錢。
玩家賺到,同行哭到
如果《Silksong》敢定到 $40 美金,肯定會被罵「獨立遊戲怎麼賣這麼貴」。現在反而是便宜賣,結果同業被打到喘不過氣。玩家爽拿便宜大作,但開發者圈子裡的壓力只會更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