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微軟與 Xbox 近日陷入一場有關掌機定價的風波。隨著 ROG Xbox Ally X上市後引發高價爭議,微軟似乎正試圖與事件劃清界線。根據 Notebookcheck 報導,Xbox 總裁 Sarah Bond 近日表示:「最終售價是由華碩自行決定的。」
此言被外界解讀為微軟試圖淡化自身在ROG Xbox Ally X 掌機定價決策中的角色,將矛頭轉向合作夥伴 華碩(Asus)。
「定價太貴又沒進步」玩家不滿聲浪高漲
ROG Xbox Ally X 是使用 AMD Ryzen Z2 Extreme 晶片的高階版,售價高達 999 美元。然而,它與先前的 ROG Ally(Ryzen Z1 Extreme 版) 在效能上差距不大,讓許多消費者感到「性能沒提升、價格卻翻倍」。有評論表示:「這價格根本是買品牌信仰,不是買性能。」
Sarah Bond 則在受訪時強調:「市場反應是壓倒性需求,我們對這個價位的價值感到相當滿意。」然而不少玩家認為這說法「與現實脫節」,因為許多商店根本「沒貨可賣」。

爆料者:ROG Xbox Ally X 供貨極少,補貨遙遙無期
知名科技爆料人 Moore’s Law Is Dead(MLID) 揭露,ROG Xbox Ally X 在北美市場的首批庫存「極度有限」,甚至比 NVIDIA RTX 5080 的首發供應還稀少。
MLID 引述一位美國大型零售商內部消息指出:「ROG Xbox Ally X 幾乎沒有後續補貨計劃,而消費者也不願退而求其次購買低階的 ROG Ally(Ryzen Z2 A)版本。」
後者售價雖較低——599 美元,但因效能明顯不足,市場反應冷淡。這導致整體銷售呈現「一邊缺貨、一邊滯銷」的矛盾局面,外界懷疑微軟與華碩對這款產品的市場信心並不高。
微軟的策略:與其說「劃清界限」,不如說「觀望」
分析認為,微軟此舉並非單純甩鍋,而是試圖觀察市場對「Xbox 掌機」的真實需求。有消息稱,微軟原本計劃開發自家 Xbox 掌機,但最終選擇與華碩合作,而 ROG Xbox Ally X 可能只是「市場測水溫」的產品。
如果銷量不理想,微軟隨時可以將責任歸於硬體夥伴;若成功,則可將之納入 Xbox 生態系的延伸。簡言之,這場合作既是實驗,也是一場風險轉移。
網絡寫手 Dr.M

業內資深 IT 人,亦是一名從業超過十年的網絡寫手。曾在世紀初為數本實體雜誌擔任執行主編,後期在網絡上擔任各大著名網站幕後寫手,寫作領域包含電競、電腦、科技、汽車、遊戲甚至賽馬。曾在數家遊戲公司任職經營社群與發行推廣業務,還喜歡折騰老電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