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40年資歷、開創日本動作 RPG 與開放世界雛形的傳奇遊戲設計師──內藤時浩(Tokihiro Naito),最近在 X(前 Twitter)上公開揭露日本遊戲產業一個被長期掩蓋的問題:年齡歧視!這位曾打造1984年經典名作《Hydlide》的開發者,如今卻在50多歲時差點被整個產業拋棄。

內藤在10月14日發文寫道:「當我50歲、公司不再續約時,我投了近100家公司,其中約九成連面試都沒讓我進,只因為年齡。」更令人唏噓的是,有些公司坦言:「只是想見見傳說中的內藤時浩」,根本沒打算錄用他。最後他只能靠運氣與人脈重新找到工作。
從傳奇到邊緣:當經典創作者變成「不合時宜的人」
這位被譽為「日本開放世界鼻祖」的設計師,如今在 M2 擔任董事,卻親身證實:在日本,年齡比能力更致命。
另一位資深開發者岩崎浩昌(Hiromasa Iwasaki)在回覆中說:「過了50歲,日本公司幾乎都不會讓你進面試,除非是外資。現在我參與的專案,也是靠熟人介紹的。」前 T&E Soft 員工也補充:「我兩年前投了25家公司,只有兩家讓我面試。面談時被嫌老,還被當場羞辱。」
這些故事揭示了殘酷現實——無論在哪裡,年齡就是一種原罪。
沒法律、沒懲罰、沒希望:日本式「年功序列」的副作用
根據 TokyoDev 資料,日本並沒有明確法律禁止雇主因年齡歧視而拒聘。再加上長年「年功序列」文化根深蒂固,許多公司不願意聘請比主管年長的部屬,怕破壞社會秩序。這種觀念在遊戲業更為極端——25歲導演能決定50歲老將的生死。
不只內藤,連多位資深開發者都表示,轉職幾乎不可能。
相比之下,外資與海外公司顯得更開放。內藤表示:「外國公司完全不問年齡……我當時沒意識到這一點,現在後悔極了。」
網絡寫手 Dr.M

業內資深 IT 人,亦是一名從業超過十年的網絡寫手。曾在世紀初為數本實體雜誌擔任執行主編,後期在網絡上擔任各大著名網站幕後寫手,寫作領域包含電競、電腦、科技、汽車、遊戲甚至賽馬。曾在數家遊戲公司任職經營社群與發行推廣業務,還喜歡折騰老電腦。